五味子中藥特征的核心要點為:藥性特點:酸、甘,溫,歸肺、心、腎經。功效顯著:收斂固澀、益氣生津、補腎寧心。一、外觀與性狀特征五味子的果實呈不規(guī)則球形或扁圓形,直徑約5-8毫米。表面暗紅色或紫紅色,皺縮且富有光澤,部分可能帶有白色粉霜(果粉)
五味子中藥特征的核心要點為:
- 藥性特點:酸、甘,溫,歸肺、心、腎經。
- 功效顯著:收斂固澀、益氣生津、補腎寧心。
一、外觀與性狀特征
五味子的果實呈不規(guī)則球形或扁圓形,直徑約5-8毫米。表面暗紅色或紫紅色,皺縮且富有光澤,部分可能帶有白色粉霜(果粉)。果肉柔軟,內含1-2枚腎形種子,種皮硬而光滑,淺黃色或淡棕色。優(yōu)質五味子顆粒飽滿,色澤紅潤,氣味微香,口感酸中帶甘。
二、藥用來源
五味子來源于木蘭科植物五味子(Schisandra chinensis)或華中五味子(Schisandra sphenanthera)的干燥成熟果實。秋季果實變紅時采收,曬干或蒸后干燥而成。
三、化學成分
五味子富含多種活性成分,包括:
- 木脂素類化合物:如五味子醇甲、五味子醇乙、五味子酯甲等,是其主要有效成分,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。
- 有機酸類:如蘋果酸、檸檬酸,賦予其酸味特性。
- 揮發(fā)油:賦予五味子特有的香氣。
- 其他成分:如維生素C、維生素E、礦物質及氨基酸等,這些成分共同決定了五味子的藥理作用。
四、藥理作用
- 收斂固澀:適用于久咳虛喘、自汗盜汗、遺精滑精等癥狀。
- 益氣生津:常用于緩解氣陰兩虛所致的口干舌燥、乏力倦怠。
- 補腎寧心:對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多夢、心悸怔忡有良好療效。
- 抗氧化與保肝作用:現(xiàn)代研究表明,五味子可保護肝臟細胞,改善肝功能,同時清除自由基,延緩衰老。
五、臨床應用
五味子廣泛應用于中醫(yī)方劑中,如:
- 單味使用:泡水代茶飲,可緩解疲勞、增強免疫力。
- 復方配伍:如《金匱要略》中的“麥門冬湯”,配合麥冬、人參等藥物治療肺胃陰虛證;又如“都氣丸”,與熟地黃、山茱萸等合用,治療腎虛喘嗽。
六、注意事項
- 禁忌人群:外感咳嗽、實熱積滯者慎用。
- 用量控制:一般煎服劑量為2-6克,不宜過量,以免引起惡心、嘔吐等不適反應。
- 存儲要求:應置于干燥通風處,防止霉變和蟲蛀。
五味子以其獨特的酸甘滋味和廣泛的藥用價值,在中醫(yī)藥領域占據(jù)重要地位,是滋補養(yǎng)生和治療虛損疾病的理想選擇。
?
品名:五味子
高度:5~10m
特點:經濟價值高,生長快,適應性好。
種植期:春秋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順暢,全光照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全新種子